時事

時事

聖母院大火  毀歷史傳承
中國吸取教訓  即向雍正取經
讓紫禁城再傳600年like!

2019年04月19日 18:00

火災是文物古建築的死敵,世界各地古建築屢遭祝融,中國國家文物局立即應對,發布《近期文物火災事故情況通報》,而北京故宮刊出題為《雍正帝的防火意識》,介紹清代的防火知識。國家文化部門防微杜漸,可保讓紫禁城再傳600年like!

火災是文物古建築的死敵,世界各地古建築屢遭祝融,如早前法國巴黎聖母院、巴西國家博物館乃至更早的韓國首爾南大門付諸一炬,都引起全球關注。中國國家文物局立即應對,發布《近期文物火災事故情況通報》,而北京故宮刊出題為《雍正帝的防火意識》,介紹清代的防火知識,並有統計指出紫禁城於清代發生火災的頻率遠比明代為低,足見雍正帝防火措施有效,甚值一讀。

 

文章作者為清史專家、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李國榮於文章中指出,雍正帝不但關注宮中防火,亦重視官衙和民間防火工作,雍正對於防火的重視,源自於孩提時耳聞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因人為失火的慘狀,太和殿需要16年後才完成重建,啟發雍正重視防火,更曾諭令「紫禁城內每年冬令禁飭火燭」、告誡宮內人員「宮中火燭最要小心」。

 

就此,雍正建議建築增加防火構造,填補明朝後宮建築間的「防火牆」漏洞。他更發現乾清宮兩側的日精門、月華門向南一帶的圍房後面有做飯的值房,而值房屋簷處常有火花飛閃,隨即下旨「速將圍房後簷改為風火簷,即使是十二宮中的大房,有靠近做飯小房之處,也一律改成風火簷」,以防火花引燃木構件。

 

康熙朝時,清宮已始製出一種西洋的「機桶」,即今稱消防水泵。水箱中央架立「軍柱」,軍柱支撐壓梁,壓梁接連軍柱兩側活塞,水箱注水後,兩人輪流施力壓梁兩端,水即由頂端水口射出,射程可達數公尺。雍正有見宮內防火力量空虛,即令「額設機桶八架」,增強宮內消防設備。

 

文章更指,清宮有安排專人負責消防工作,稱作「火班」。雍正時火班人員由「步軍校兩名、步軍四十名,內務府所屬護軍八名、披甲人廿名、蘇拉廿名,鑾儀衛校尉十名」,共一百人編制組成,「火班」晝夜輪值,每年春秋兩季進行演習,由總管內務府衙門負責。

 

文物古建築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國家有見巴黎聖母院大火之事迅速應對,值得嘉許。防火防災,在清朝時雍正皇帝亦有同一心思,且細讀故宮《雍正帝的防火意識》一文,遙仰古人遠見。

 

原圖:

https://www.bastillepost.com/macau/article/1712628-%E5%B7%B4%E9%BB%8E%E8%81%96%E6%AF%8D%E9%99%A2%E5%A4%A7%E7%81%AB%E5%BE%8C-%E6%95%85%E5%AE%AE%E5%8D%9A%E7%89%A9%E9%99%A2%E9%96%8B%E6%B6%88%E9%98%B2%E5%AE%89%E5%85%A8%E7%B7%8A%E6%80%A5%E6%9C%83%E8%AD%B0?fromG=1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888763-%E4%B8%AD%E5%9C%8B-%E6%95%85%E5%AE%AE%E5%8D%9A%E7%89%A9%E9%99%A2%E5%8F%83%E8%A7%80%E4%BA%BA%E6%AC%A1%E7%A0%B41700%E8%90%AC+%E5%89%B5%E6%96%B0%E6%AD%B7%E5%8F%B2%E8%A8%98%E9%8C%84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