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務實與踏實 中國經濟成功之道

何濼生 2019年11月17日 10:00

何濼生:「中國為何成功?其秘訣很簡單,就是務實、踏實,揚棄教條,走自己摸索、小心大膽的自強之路。小心是不敢亂來;大膽是有膽嘗試。中國經常找試點做實驗。成功才逐步推廣到其他地方。務實、踏實是不胡亂聽「專家」的意見,反而要充分考慮國情。專家說雙軌制是最糟糕的制度。中國就是不敢輕信,寧取漸進式的改革,一方面行市場經濟,一方面保留舊制。他說: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就是考慮到老人行新辦法可能一時間適應不來,到時付出的社會代價會很大。林毅夫綜合了中國和多國的經驗,創立了第三代的發展經濟學,並稱之為新結構經濟學。我認同林教授的分析,並認為很多專家太傲慢太自以為是。中國則承認自己的不足,知道摸着石頭過河有犯錯的風險,但懂得犯小錯不要緊,要緊是切勿犯大錯,和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上周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到港,主持了兩個講座,其一是現代經濟學的反思及林教授所創的新結構經濟學。筆者和雷鼎鳴教授是對談嘉賓。

林教授指出,在改革開放前夕的1978年,中國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當時人均國民年產值是160美元,比非洲撤哈拉南約400美元的年產值的一半還不如。今天卻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若以購買力平價美元算,中國的經濟規模事實上已經超過美國。中國今天的經濟成就被形容為「奇跡」,就是因為以大家熟悉的經濟學理論難以解釋。

林教授認為,中國在1949至1978年一直以重工業的建設為主,成功建立了一定的國防實力,但缺點卻是無法提高國民生活的水平。這個時候的「第一代的發展經濟學是結構主義,主張發展中國家致力投資在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去模仿先進國家的經濟結構。但其實發展中國家偏偏就是缺少資本。由於「進口替代」(要自力更生取代進口)就是以本國之短去替代人家的長,本來就是不合常理,不可能成功。

林毅夫指出:第二代的發展經濟學針對政府的失敗或不足倡議市場化私有化,主張一步到位的震盪療法(或稱休克療法) 。但其實第二代的發展經濟學犯了同樣的錯誤。第一代的發展經濟學的教條是要仿效先進經濟體的結構;第二代的發展經濟學的教條是要仿效先進經濟體的制度。錯誤的內容雖不同,錯誤的性質卻是一樣。就是信奉教條。

中國為何成功?其秘訣很簡單,就是務實、踏實,揚棄教條,走自己摸索、小心大膽的自強之路。小心是不敢亂來;大膽是有膽嘗試。中國經常找試點做實驗。成功才逐步推廣到其他地方。務實、踏實是不胡亂聽「專家」的意見,反而要充分考慮國情。專家說雙軌制是最糟糕的制度。中國就是不敢輕信,寧取漸進式的改革,一方面行市場經濟,一方面保留舊制。他說: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就是考慮到老人行新辦法可能一時間適應不來,到時付出的社會代價會很大。林毅夫綜合了中國和多國的經驗,創立了第三代的發展經濟學,並稱之為新結構經濟學。我認同林教授的分析,並認為很多專家太傲慢太自以為是。中國則承認自己的不足,知道摸着石頭過河有犯錯的風險,但懂得犯小錯不要緊,要緊是切勿犯大錯,和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9-11-11 評論 (經作者授權轉載)

全文連結: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45218&node=1573412919355&issue=20191111

原圖: http://img.takungpao.com/2016/1214/20161214101343350.jpg

作者何濼生為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