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剷除假新聞的論述

張達明 2021年05月09日 22:00

張達明︰「這裡討論的大前題有二:一是不理環境怎樣改變,核心價值是不可動搖;二是當社會不再認同以上任何一項核心價值,社會便會瓦解。有黃媒喜歡製造價值觀的矛盾,例如,當追求五大訴求時,使用暴力便顯得振振有詞;另一例子,只要是政府推行的政策,那怕是關於民生或救災求難,市民都要反對或『下有對策』。黃文宣和假新聞活像癌細胞,如不徹底剷除,假以時日必定復發,到時令社會病入膏肓,藥石無靈。筆者忠告從政者,人民應有的道德失去了,一切也沒了。」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黃文宣及假新聞的厲害之處不外乎是鼓吹「三仇一反」——仇中仇共仇港的反政府思潮,醞釀社會的反動力量,伺機而動。不過,特區的管治階層絕少提及的是,這些文宣和假新聞對香港人的價值觀有著深遠的影響。缺乏此論述,特區政府要剷除假新聞的理據就很難站得住腳。特首每次面向公眾對執法的爭議時,總是一句秒殺回應:「我們是按法治精神,依法辦事。」聰明的政治人物一定知道,這一條「萬能百合鎖匙」的邊際功效會遂次下降。
 
筆者嘗試就近期的幾件事件,歸納出黃文宣的煽動及假新聞的誤導令香港人的道德價值觀正處於土崩瓦解中。

1)誠實——查冊紀錄

香港電台《鏗鏘集》導演,蔡玉玲,被控「為取得道路交通條例下的證明書而作出虛假陳跡」。判刑後,整件事被黃營描繪成「打壓第五權」和「消滅新聞自由」。筆者不禁要問,查冊者的頭上鑿有「正義」兩個字?這一次查到「心目中的結果」就可以將「不義、不誠實」的手段合理化?整件事的核心是,法律是要「保障私隱」,然而「尋找真相的權利」絕不可以用不誠實的手段去換取。「被披露的私隱」公開就公開,不可逆轉。不過,同情被告的人將會鄙視誠實為美德。

2)承擔——踢保避責、棄保潛逃

2019年理大暴亂案,1,377被補者當中為數不少已經逃離香港,再次被捕繼而起訴的疑犯中,不乏「踢保」者。踢保和潛逃都是懦夫行為,香港人由細到大都恥笑「有膽做無膽認」。羅冠聰、張崑陽和許智峯之流其實一早成為這班人的「模範」。「一走了之」便成為犯罪者的最後一著。近來反對派群起退出政黨和政壇,他們在搗亂立法會期間仍然大聲疾呼「和勇不分」、「核爆也不割席」。但是,現在他們應該痛徹心髓,因為昨天的他們一定無法原諒今天的他們。

3)公德心——拒參加自願檢測及「安心出行」

站在中央的角度,一半香港人是無藥可救。特區政府推出的抗疫措施合情合理合法,卻有黃媒仍然責難港府,詆毁香港抗疫不力。去年底,中央政府義助香港,提供人力物力為全港750萬市民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只是共採了178萬,找出42名隱性患者。同年底,政府推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推出三個多月也只是269萬下載次數,一半人口也沒有。筆者想到這裡,無不痛心疾首,心理不禁問:這些香港人不合作的原因到底是相信他們的DNA會送中?還是他們怕自己的行蹤私隱被記錄?抑或是,逢政府所做的一切,他們都反對?
 
基於字數限制,正在崩壞的道德價值觀,例如基本人與人的尊重及信任、守法精神等未能盡錄。不過,這裡討論的大前題有二:一是不理環境怎樣改變,核心價值是不可動搖;二是當社會不再認同以上任何一項核心價值,社會便會瓦解。有黃媒喜歡製造價值觀的矛盾,例如,當追求五大訴求時,使用暴力便顯得振振有詞;另一例子,只要是政府推行的政策,那怕是關於民生或救災求難,市民都要反對或「下有對策」。黃文宣和假新聞活像癌細胞,如不徹底剷除,假以時日必定復發,到時令社會病入膏肓,藥石無靈。筆者忠告從政者,人民應有的道德失去了,一切也沒了。

原圖︰網絡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