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資助電影屢受質疑政治化 政府需警惕加強把關

說書人 2022年11月26日 12:00

說書人:「政府資助的香港電影於近來屢受質疑政治化,究竟香港電影界某些作品是否變得政治化?或有否受台灣的金馬獎影響?政府又應如何處理?正因為語境與現實社會是有關聯性,故電影是無法脫離現實單獨存在,而2019至今,黑暴的影響仍持續,只是由枱面轉為枱底罷了,因此若果有人把政治立場,暗暗地埋藏在電影中的話,這根本是可能會發生的事,並無訝異之處。因此,既然有人質疑受資助的電影政治化,當局必然要警惕,加強對電影的內容進行查核和把關,以免有人借故暗中宣揚不當的政治思想。」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政府資助的香港電影於近來屢受質疑政治化,究竟香港電影界某些作品是否變得政治化?或有否受台灣的金馬獎影響?政府又應如何處理?

例如日前立法會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對某部獲香港電影發展局資助的電影提出質疑,指當中有不少矮化警隊的情節,從而指出反中亂港分子已滲透文化界,故要求當局設立罰則與KPI,以及加強文化界對內地法制的認識。

無獨有偶,日前亦有電影業人士不滿有獲政府「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資助的電影參選今屆金馬獎,認為這等同是拿政府的資助,去支持金馬獎這個充滿「台獨色彩」的選拔平台。

而談及金馬獎,香港影業協會亦於今年的9月13日向會員公司的致信中指出,金馬獎已趨政治化,惟恐與藝術主題不符,呼籲參加與否,務須三思。而類似的提醒,已是連續3年發出了。

簡言之,莫論香港電影有否傾向政治化,或有否為獲金馬獎而傾向政治化,但有受政府資助的電影被質疑政治化,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民主黨民政政策發言人朱子洛,卻表示不認同,他又以《無間道》作比喻,指電影創作內容,不一定與現實等同,又稱無人會看完《無間道》,就會覺得警察是壞人云云。

然而,朱子洛的比喻並不恰當,亦顯示出其言論何等片面之詞,皆因電影與文學一樣,是具有語境性的,是不能脫離語境單獨地談論內容的,而且電影最重要的,除了拍攝手法、服裝外,就是對白了,而對白是來自劇本,劇本的文本亦無法脫離語境,而語境必然是與現實社會有所關聯,絕不會憑空而來、無中生有的。

就以《無間道》為例,其一至三集是2002年至2003年之間上映,當年連佔中都未發生,而電影中雖然不泛如今已變「黃」的演員,例如黃秋生、杜汶澤等人,但亦有「愛國愛港」的演員參演,例如曾志偉、吳鎮宇。簡言之,當年的社會環境並不像如今般撕裂,是比較和諧的。故語境上,即使劇本中有描寫到對警方不利的內容,但觀眾是分得出故事「純屬虛構」,電影要表達的主旨非針對或含沙射影警方。

但講到含沙射影、折射政治傾向的,就不得不提《十年》這套電影,不少人觀看完都認為該電影是對中央含沙射影,暗批香港的人權、民主、言論自由受到中央的威脅。同樣地,為何大家看完該電影會聯想到這些?而不會認為是「純屬虛構」?這就是語境的問題,該電影是2015年12月上映,而當時正值2014年9月佔中之後的不久,故電影內容不難讓人與現實社會作出聯想和投射。

所以正因為語境與現實社會是有關聯性,故電影是無法脫離現實單獨存在,而2019至今,黑暴的影響仍持續,只是由枱面轉為枱底罷了,因此若果有人把政治立場,暗暗地埋藏在電影中的話,這根本是可能會發生的事,並無訝異之處。

因此,既然有人質疑受資助的電影政治化,當局必然要警惕,加強對電影的內容進行查核和把關,以免有人借故暗中宣揚不當的政治思想。


原圖:素材網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