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港鐵的病根在可加可減機制

脫苦海 2019年04月03日 14:00

脫苦海:「既然每次加價後都要想辦法回饋市民,不如港鐵根據當年的協議,在每五年一次檢討中取消可加可減機制,返回以前加價要由行政會議和立法會審議的正軌。」

近日港鐵發生連翻失誤,除了工程問題外,更屢次因為試用新訊號系統出錯導致行車延誤,最嚴重的是出現中環到金鐘段撞車事件,雖然港鐵將會被罰款,但相應於每年的盈利簡直就是濕濕碎,毫無警戒作用,於是更有政黨建議以回購港鐵的方式作為應對。
 
筆者認為,可加可減機制才是港鐵管理欠缺改善誘因的根本原因,這個機制是2006年兩鐵合併時提出,用一堆方程式定期檢討港鐵的票價,當時的說法是因為港鐵租用了九鐵的資產,成為香港軌道交通的主要經營者(除了港島電車及山頂纜車),所以合併後的港鐵要放棄自主票價,純粹根據數據調整車費,毋須經行政會議和立法會審議。
 
實行之後的結果是除了有一次的減票價外,其餘每一次的調整都是向上,幾乎成為「有加無減機制」,而由2007年至今,港鐵的票價累積上升了34%!港鐵也自知這樣調整車費不得民心,固而往往都要以各種優惠的方式回饋市民。
 
數據上看港鐵的失誤率與國際同行比較並不算高,可是每一次的失誤卻成為了市民不滿的爆發點,正是這個機制令到港鐵的票價不斷上升,令到市民的期望同步上升。然則黃絲政客卻乘機要求政府回購港鐵,根本就不是希望解決問題,而是明知政府不能動用鉅資回購港鐵、領展、西隧等,就提出不可能的任務來刁難。
 
既然每次加價後都要想辦法回饋市民,不如港鐵根據當年的協議,在每五年一次檢討中取消可加可減機制,返回以前加價要由行政會議和立法會審議的正軌。

原圖:https://topick.hket.com/res/v3/image/content/2200000/2200603/lycn20170307056_1024_1024_1024.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