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中國人飛天—最好的國民教育素材

特藍普 2021年06月20日 20:00

特藍普:「中國人探索神秘太空的壯舉,體現綜合國力、大國雄心,也讓香港人重新認識中共。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一鳴驚人,航天事業突飛猛進,幫助一億人脫貧及抗擊新冠疫情的巨大成功,無不讓人耳目一新。如果中共如西方傳媒描述的那麼「不堪」,耽於「內鬥」、「腐敗」云云,中國如何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巨大的進步?中共又如何得到十四億國人的一致擁護?」

「香港傳媒長期戴着有色眼睛看內地,港台節目更是充滿着偏見,誤導港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合適作為教材內容。本港學校是時候重編教材、消除偏見了,內地探索太空的長征,正是最佳國民教育的素材之一。」

文章網址:https://www.silentmajority.hk/articles/1023388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港台早前將部份在油管上播放了十二個月影片下架,引起教協不滿,聲稱據問卷調查得知,有八成多的老師使用有關資料輔助教學,包括小學常識及中學通識科,要求重新上架。如果這不是教協講大話,就是有關老師太懶,因為教學素材舉手可得,中國人征服太空就是最好素材之一。

六月十七日上午九時二十二分,神舟十二號飛船將三名宇航員送上太空,他們將在中國空間站駐留三個月,執行一系列太空探索任務。這是首次,中國將宇航員送上中國的空間站,浩翰的太空中,我國人佔有一席之地,不讓美俄專美。

太空探索是尖端科技的結晶,也是綜合國力的縮影,更是美國重點打壓、孤立中國的領域。早在二0一一年,美國就通過眾議員沃爾夫提出的議案,禁止美國太空總署與中國進行技術交流。然而,這未能阻止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長足進步,從月球採壤,到登陸火星,再到首次派人進駐空間站,中國人的飛天夢想正在一一實現,讓全球目瞪口呆,連連驚嘆。

嫦娥奔月、漢明帝夢見金人飛翔、孫悟空大鬧天宮、敦煌壁畫仙袂飄飄,中國人神遊太虛數千年,終於變成現實。中國太空計劃的命名都很有意思,如載人飛船叫「神舟」,空間站叫「天宮」,供宇航員生活的核心空間艙叫「天和」,為空間站補給物資的叫「天舟」;飛向火星的叫做「天問」一號,登陸火星的叫「祝融號」,每一個名稱都有來源、有故事,體現了泱泱大國的文化厚度。

香港人見證國家太空進步的每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也為自己的中國人身份而自豪。二00三年,神舟五號飛船首次實現載人飛行,中國第一個太空人楊利偉訪問香港,與本地學生交流,他也成為香港人最熟悉的航天英雄之一。二00五年,神舟六號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訪問香港,其後聶海勝參與神舟十號飛行,今次又成為進駐空間站的三名宇航員之一。可以大膽斷言,三名宇航員返回地球後,也將訪問香港,讓港人分享國家的榮光。

中國人探索神秘太空的壯舉,體現綜合國力、大國雄心,也讓香港人重新認識中共。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一鳴驚人,航天事業突飛猛進,幫助一億人脫貧及抗擊新冠疫情的巨大成功,無不讓人耳目一新。如果中共如西方傳媒描述的那麼「不堪」,耽於「內鬥」、「腐敗」云云,中國如何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巨大的進步?中共又如何得到十四億國人的一致擁護?

香港傳媒長期戴着有色眼睛看內地,港台節目更是充滿着偏見,誤導港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合適作為教材內容。本港學校是時候重編教材、消除偏見了,內地探索太空的長征,正是最佳國民教育的素材之一。

原圖:新華社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