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放心!中國的經濟增長會放慢

霍詠強 2021年08月29日 12:00

霍詠強:「中國正在轉換經濟發展的基礎,從增速優先轉向公平發展,到底成效如何可能需要許多年來確認,或者在此之前的一個里程碑是被列為《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浙江,在未來四年能夠探索和實現怎樣的高質量發展,將會是重要指標。」

周一説過今天要説「共同富裕」,這個選擇會令中國出現經濟下行訊號,從而要承受周一所描述的短期動盪。在嘗試説明這是什麽回事之前,必須了解現世代的富裕是什麽?余非周一説了一句,很多時候不是中國贏了什麽、而是美國「輸來的」。中國是因為選舉民主的崩潰,才堅決要繼續改善中共的政治制度,不再改弦易轍。

 
「共同富裕」也一樣,曾經有一段時間,以為發達國家能通過稅收和政策傾斜,令中產階級持續擴大,成為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變相壓抑了貧富懸殊問題,然而進入金融業主導的西方國家,資本力量迅速變成無序擴張。
 
最大的危害是現代世界秩序,早已「熟悉」和「習慣」金融擴張的回報,無論歐美、日韓、香港、新加坡,所有收入稍豐者,無不想到如何建立「錢揾錢」的投資回報 Passive income,表面上,這是無可厚非的,善用資產、增加收入渠道,不就是理所當然嗎?但問題在經濟增量的金字塔頂端的金融活動已經開始直接損害實體經濟。
 
現代經濟活動最關心的是「交易」,就在那一秒半秒間完成,和任何實體經濟比較,金融收益自然是最高的,尤其是在新自由主義下,金融資本充份自由,在資訊科技的協助下包裝成為新經濟,然而工作效率提升有限、資本增量無限,所有實體經濟、無論是農產、天然資源、房產都衍生出證券產品,然後這些證券產品的「變化」又衍生出新的、回報更快、更大的投機工具。
 
經濟活動首先證券化、然後電子化、再而網絡化,交易收益越快轉變,財富差距的變化自然越來越快,貧富懸殊問題越來越嚴重。當無序增長脱軌後的結果我們都很清楚,那就是金融海嘯,更可怕的結果是美國闖的禍又通過美元霸權轉移到新興國家,於是金磚只剩下中國,勉強加上半個俄羅斯,其他都成了礦坑。
 
當時,一直為衍生產品保駕護航的前任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指出的問題是「缺少監管」,但是很快就發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股票市場完全和實體經濟完全分割,再加上全無實體可言的虛擬貨幣,然而如果基金不涉足高風險產品,還追不上「投資回報」,最終結果是美國的中產階層,過去20年財富幾無寸進,只有金字塔頂端的1%,收獲高額回報,而且是財富越多、增長越快。
 
然後因為美元霸權,不會有「周轉不靈」的問題,這種資本無序擴張有著巨大回報,成為現代經濟的必然結果。
 
中國就是站在終於擺脫極度貧窮這一刻,看到這種世道:可以敵國的巨富和「財務自由的1%」,在此之下是倚靠債務維持光鮮生活的15%「假中產」,然後是60億生活在貧困邊緣的發展中國家人群。表面上中國只有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接受相似的方程式:1%+29%+70%,表面看來還高於世界的平均數,如果以經濟增量中最普及的指標,就是大家一直非常重視的GDP來比較,中國仍然昂步向前。
 
美國以至於歐洲崇尚個人化、資本最大化,中國並不認同,中國崇尚集體精神,強調社會利益最大化,所以有了「共同富裕」。這也不是新鮮事,早在2017在扶貧工作進入最後階段,共同富裕就成為「不能讓小數人落後」的標桿。並且在去年11月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正式出現。
 
這星期中央派出了宣講團到香港講解十四五規劃,原來中國在十四五規劃就已經制訂具體的步伐來配合「共同富裕」,當中有三點要注意:
1. 沒有GDP增長指標:是因為憂慮增長放緩、數字不好看嗎?還是因為GDP代表的是交易增量,越金融化、資本化,增速越快,但是,這對於要均衡發展的中國來說,並不是正確的方向,所以GDP增長只會強調「維持在合理間區」。
2. 未來的發展核心是促進內需、產業升級,從量變走向質變,這種質變是從過去追求物質享受外,更重視提升生活品質,並且通過科技創新確保有質變的能力。
3. 在未來日子,中國開始會經常被外媒質疑經濟指標停滯、反映發展放緩,然而要突破資本膨脹就要不介意慢、要兼顧弱勢群體,就要扶持暫時落後的人群。但是,與此必須同步改善的是環境保護、產業升級、更優質的生活和文化社會,那放慢腳步才有價值。
 
説到拉近貧富差距,傳統上都是利益的「分配、再分配、再三分配」,第一次是由市場效率分配,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第二次分配是側重公平原則,通過稅收、社會保障等進行再分配;第三次是在社會責任和道德力量下,通過自願捐贈而幫助改善社會。發達國家試圖希望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因為資本主義的潛意識驅動,慈善基金變成逃稅工具、項目也只集中在醫藥、環保等、都帶著赢利目標,難逃失敗。
 
中國因為傳統文化,社會共同利益的思想比較強烈,但是在中美對峙局面下,「共同富裕」也難免被質疑為共產主義重臨;鼓勵公益事業也抹黑成脅迫慈善。當然,也有企業作出積極回應,騰訊4月投入500億元啟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著眼於基礎科學、教育創新、養老科技等領域後,最近再宣布增加500億元資金,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結合自身的資訊科技能力為民生領域提供持續助力,包括鄉村振興、協助低收入人群增收、完善基層醫療、教育均衡發展等。騰訊被詬病遊戲項目損害社會發展,如何有效利用因為生活習慣改變形成的暴利來回饋社會,或者是更積極務實的態度!
 
但是「重新分配」這只能治標,治本的背後,是在思想上徹底放棄資本主義的無序擴張,壓制投機活動,確保經濟發展和實體經濟掛鈎才是中國政府的真正目標。然而傳統衡量經濟活動的指標在於「投資回報」、要怎樣維持?關鍵或許是在經濟發展周期中實體經濟在風險管理中發揮的穩定作用;以及社會如果能發展更均衡時可以創造的爆發性增長。
 
當然,中國還擁有作出這個選擇的四個罕有條件:
1. 超穩定政治狀態,能夠作出長遠承諾:中國穩定的政治架構,容許長期計劃能夠不受領導層改變的影響,正如最近針對科網企監管引起的「中概股撤資風潮」,又在政府的明確持續改革開放的態度,令外資信心不退反進。
2. 超高的人民認受性,能夠承受短期衝擊:正如中國政府對疫情的管控和對暴利企業的監管,再次凝聚社會共同目標。
3. 龐大的國有企業,能夠逆周期穩定就業:為什麼美國改善基建很難成功?中國在經濟下行時可以通過國企投資,利用基建發展穩定就業,肯定勝過失業救濟,美國投資基建,一計算投資回報,大部分計劃都難免受阻,而中國重視平均發展多於直接回報、有很大的差別。
4. 單一和巨大的國家機器——共產黨,能夠在社會由上而下所有階層,推動不同的利益再分配:正如騰訊內有兩成員工是黨員,主席馬化騰雖是無黨派,本身卻是人大代表,參與政策制定。
 
中國正在轉換經濟發展的基礎,從增速優先轉向公平發展,到底成效如何可能需要許多年來確認,或者在此之前的一個里程碑是被列為《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浙江,在未來四年能夠探索和實現怎樣的高質量發展,將會是重要指標。

 
原圖:新華社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