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區選會改革核心是去除泛政治化

文武 2023年04月26日 09:00

文武︰「導致區議會發生嚴重問題的根源,就是將區議會扭曲為推動社會泛政治化的工具。香港過去一直存在一種十分錯誤的思潮,就是將民主簡化為選舉,更將是否有『一人一票』的選舉,視為檢視是否有民主的唯一標準。在這樣錯誤思潮的誤導之下,區議會成為各陣營及政治團體爭搶政治地盤、爭奪政治資源的戰場,其結果不僅無法透過區議會制度推動優質民主政治發展,更加令區議會逐步偏離了正軌,失去作為區域性諮詢組織的角色和作用。」



👇 記得Follow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4月25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指出,區議會值得保留,議席數目會與現屆相若,並留下一定選舉成分,但組成要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筆者認為,區議會改革的重點,應該是去除「泛政治化」,其核心要點是要改革產生區議會的方式,讓區議會成為名副其實,能準確反映民意、能理性提供建設性意見、能協助提高地區治理的非政權性區域諮詢組織。

雖說近年來,尤其是2019年黑暴動亂中產生的這一屆區議會,出現十分嚴重的問題。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區議會屬於非政權性的區域諮詢組織,接受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但2019年選出來的區議會,明顯是偏離相關規定,凡事政治先行,但區議會的作用和價值仍然不能全盤否定。

導致區議會發生嚴重問題的根源,就是將區議會扭曲為推動社會泛政治化的工具。香港過去一直存在一種十分錯誤的思潮,就是將民主簡化為選舉,更將是否有「一人一票」的選舉,視為檢視是否有民主的唯一標準。

過往區議會淪政治戰場

在這樣錯誤思潮的誤導之下,區議會成為各陣營及政治團體爭搶政治地盤、爭奪政治資源的戰場,其結果不僅無法透過區議會制度推動優質民主政治發展,更加令區議會逐步偏離了正軌,失去作為區域性諮詢組織的角色和作用。

從民主政治的發展要求來看,區議會作為貼近地區居民的諮詢組織,原應發揮其準確把握民意的功能,但實際上,區議會已經被操弄成陣營對抗的戰場,政治人物不斷煽動社區情緖,令社區分化,居民與居民之間捲入泛政治化的激烈對抗之中,民意不僅沒有表達出來,反而在情緒化的對抗、爭吵中被消解和湮沒。

區議會也無法理性地為民服務,一派提出的意見,另一派必然反對和攻擊,甚至不惜以破壞議會秩序,加以阻止和破壞,近十多年來,區議會基本已陷入嚴重的內耗和混亂之中,無法理性地向政府當局提供有益的建議,令區議會無法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自己的職能。

在泛政治化的影響之下,區議會及區議員服務社區的功能也被異化,服務被視為換取選民支持,甚至淪為爭取「選票」的工作,曾有區議員甚至直截明了地作出公告,拒服務不同立場的市民。更多區議員則被成為不同政黨、陣營,作為爭奪立法會議席的樁腳,他們的區議員辦事處也被用作相關的用途,而非真心地服務地區居民。

區議會的亂象,源於對民主和選舉的錯誤認識,檢討地區政治,改革區議會,則必須從這一根源做起。

選舉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現方式,但並非唯一的方式。而且,選舉只有回歸理性,以選賢任能為目的,才能真正體現民主。區議會走出泛政治化,首要就是改革選舉制度,既要由社區居民直接選出一部分居民代表參與區議會,也要讓社區不同持分者,也能以間接選舉,或推薦、委任等不同方式,參與區議會,建立理性議政,準確反映民意,向政府提供建設性意見的氛圍,讓區議會能依照法律的規定,發揮好自身的作用,促進優質民主政治的發展。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172062/即時-港聞-區議會-鄭麗琼當選中西區會主席-讀聲明堅持五大訴求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