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國家由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據「星球研究所」推出的「100年重塑山河」紀錄片,百多年前愛國學生走上街頭為民族搖旗呐喊時,那時中國還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百多年後的當下,國家已崛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過七十多年來的努力,國家在境內有多個超級網路,4.8萬公里特高壓輸電線路、11.8萬公里天然氣管道、15.5萬公里鐵路網路以及535.48萬公里的公路網路。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艱苦奮鬥的過程中,國家現已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希望越來越多的香港師生有大歷史觀,懂得現時是處於百年大變局的關鍵階段。
內房公司恒大、碧桂園陷入困難,疫後消費反彈在內地沒有如期發生,加上出口增長疲軟等因素,不少港人看到西方媒體和政客步調一致地「唱衰中國」。這輪「唱衰」配合著所謂「去風險」的論調,意在誤導世界動搖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是幾十年來多次出現並被事實打臉的「中國崩潰論」的延續。國家上半年生產總值同比增5.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但某別有用心些的美西政客和媒體卻罔顧事實,肆意炒作唱衰中國經濟。事實上,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別預測中國經濟2023年將增長5.6%、5.1%和5.2%,國家經濟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內地居民今年上半年消費雖處於低迷,但居民財富仍在增長,僅2023年第一季度,居民儲蓄就增加了9.9萬億人民幣。而工業和資訊化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互聯網業務收入保持平穩,相關服務企業互聯網業務收入9067億元,同比增2.6%;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營業同比增長5.4%,利潤913.8億元,同比增28%。9月29日全國鐵路單日旅客發送量首次破2000萬人次後,仍保持在高位運行;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數據顯示,中秋國慶假期前三天,國內旅遊出遊合計3.95億人次,同比增75.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422.4億元,同比增125.3%。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於9月30日發佈9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0.2%,重回擴張區間,國家經濟恢復發展向好態勢明顯。這些內地經濟利好的消息,在香港媒體報道不多,或多或少影響了港人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信心!
為了維持霸權,美國近年全力遏制中國,先後發起貿易戰、輿論戰、科技戰及金融戰。為卡中國的脖子,美國限制了對華高端晶片出口,並聯合日本、荷蘭等在半導體製造佔據主導的國家,對晶片設計軟件和製造工具實施了出口管控。美國的阻擊,是想把中國「能擋多遠就擋多遠」,但被制裁3年後,華為5G旗艦新機Mate 60 Pro成功上市,技術分析公司TechInsights拆解後指華為和中芯聯手已成功為新手機打造先進的7納米晶片,為突破美國「封殺」邁進一大步。加上中國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頂尖技術包括:鐳射技術、導航衛星技術、航太技術、量子通信、汽車電池技術、移動通信技術、超大型造橋技術、巨型水電站建設技術、太陽能發電技術、雲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高速鐵路技術、超級稻及其他農作物雜交技術等,可見國家今天的發展不只是靠人口紅利,有些科技領域的發展已帶領全球。內地科技界的愛國精神和成就,既值得我們自豪!也值得我們向未認識的師生多作推廣。
另一方面,受到美聯儲加息的影響,香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2022年全年下跌了15.6%;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的2023年首季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顯示,香港樓價已跌回2017年水準。同時,經歷了疫情、移民,內地經濟成長放緩、全球需求疲軟以及本地消費減弱,香港經濟面臨不少的挑戰;據統計處數字,2023年第二季香港GDP按年增長只有1.5%,遠低於市場預期的3.5%。再者,香港恒生指數於10月3日下跌2.7%,創下了今年以來最低收盤水平。看來香港樓市、股市和經濟當前面臨一個不少的坎。加上,美國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9月底警告,聯儲局可能進一步大幅加息以應對美國內的通脹,最壞情況未來息口會升至7厘,這將對全球金融體系帶來壓力。如何過去這個坎?香港財金決策者可吸收上世紀抗亞洲金融風暴的經驗,與國家金融專家一道共商解難之道。
作者胡少偉為教聯會副會長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https://image.stheadline.com/f/1500p0/0x0/100/none/c8ca42f091e9c1020af25669a24d195b/stheadline/inewsmedia/20211026/_2021102614560864215.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