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民主黨須真誠悔改才有生存空間

文武 2023年11月07日 20:00

文武:「香港是一個自由和包容的社會,可以包容不同的政見、多元價值、多元文化,也需要有不同的聲音,但卻不能容許以破壞香港憲政秩序和社會穩定為目的的各種形式的『硬破壞』、『軟對抗』。民主黨如果想要繼續生存下去,就應該認真地對自己過去的錯誤,尤其是2019年參與動亂的錯誤作出反省,公開認錯,並真誠悔改,讓自己轉變到愛國的立場,並且以實際行動取得社會各界和市民大眾的信任。」



「否則,不論民主黨轉變成什麼樣的形式,如何包裝自己,只要堅持走反中亂港的路線,堅持對抗的理念,就不會被社會所接納,也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和空間。如果觸犯了法律、法規,還須付上相應的責任。」



👇 記得Follow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2023年區議會選舉提名期日前(10月30日)結束,一直高調爭取參選的民主黨無法取得足夠提名,未能入閘,這意味着民主黨將失去區議會的所有議席,但尚未就存亡去留作出決定。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聲稱,對解散沒有包袱,但不希望出現離散。前主席楊森則希望能轉型為壓力團體或其他方式,堅持理念。

今年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10日舉行投票,民主黨改變了過往「杯葛」新選制的取態,改為積極表態有意參選,並公開宣佈有6名成員爭取提名參選。但直至選舉提名期結束,該黨沒有人能夠取得足夠的提名「入閘」參選。

無人獲提名參選,意味着民主黨將不會再有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將會出現黨內無收入、無法籌款,亦難以吸納人才,失去政治影響力的困境,但民主黨內部對於存亡去留仍未有統一的意見,支持解散和支持轉型為壓力團體的各有人在,社會上對民主黨的前途也有不同的議論。

不過,筆者認為,民主黨就存亡去留作出決定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何謂「愛國者治港」原則。「愛國者治港」是政府完善地區治理、重塑區議會的其中一條重要原則,也是這次區議會選舉整個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民主黨6名有意參選的成員,之所以無法取得足夠的提名,最重要的原因或許是未能符合「愛國者治港」的基本要求,但民主黨似乎並沒有從這次選舉失敗中,真正地領會到「愛國者治港」的真實內涵。

筆者認為,「愛國者治港」原則,最少有兩個層面的內涵,一是只有堅定「愛國者」才能進入政府的管治架構,參與香港不同領域的治理工作;另一個層面則是,社會將不會再容忍各種類型的反中亂港的「硬破壞」和「軟對抗」。

什麼是「軟對抗」?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近日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說法,一部分反中亂港分子至今仍死心不息,一直伺機破壞香港的治安、安全,暗地裏煽動反中亂港,透過媒體、網絡,假借一些社會議題,企圖挑起社會矛盾,扭曲事實、造謠生事,或者以似是而非的論點,去評論、散播一些主張,目的是希望挑起市民對區政府的不滿,對中央政府的不滿,企圖挑戰中央政府,以及特區政府管治的行為,就是「軟對抗」。

香港是一個自由和包容的社會,可以包容不同的政見、多元價值、多元文化,也需要有不同的聲音,但卻不能容許以破壞香港憲政秩序和社會穩定為目的的各種形式的「硬破壞」、「軟對抗」。民主黨如果想要繼續生存下去,就應該認真地對自己過去的錯誤,尤其是2019年參與動亂的錯誤作出反省,公開認錯,並真誠悔改,讓自己轉變到愛國的立場,並且以實際行動取得社會各界和市民大眾的信任。

否則,不論民主黨轉變成什麼樣的形式,如何包裝自己,只要堅持走反中亂港的路線,堅持對抗的理念,就不會被社會所接納,也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和空間。如果觸犯了法律、法規,還須付上相應的責任。

民主黨去留未定,而在作出決定之前,有必要先認真領會「愛國者治港」原則,看清形勢,選定正確的路向。

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候選人提名︰

https://www.elections.gov.hk/dc2023/chi/nomination2.html?1698802582351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https://image.stheadline.com/f/680p0/0x0/100/none/d1613148a3afb9bea9610566ff0a3219/stheadline/inewsmedia/20210830/_2021083007224049316.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