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英國政壇發生「小地震」,令前首相卡梅倫得以「回朝」出任外相,外界因而猜測中英關係可否重返「黃金時代」。
不過覆水似乎難收。
繼卡梅倫受訪時一面稱要與中國保持溝通接觸,另一面則要加強與盟友協調,應對中國的威脅之後,首相辛偉誠近日亦有談及中英關係,指出中國已有所改變,對華戰略更可概括為「保護」、「結盟」及「接觸」。
簡言之是與卡梅倫同一論調,重申的是其去年提及的中英「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的確,英國在對華關係上,猶如「加拿大2.0」般依從美國,尤其在BNO 5+1的政策上,明顯是與中國打對台。原因之一,是西方的主旋律正是在吹奏「反華風」。
退一步而言,就算辛偉誠或是卡梅倫有意與中國修好,亦要被迫屈從於大勢之下,以免引起國外及國內的反彈。
但是今日的英國,還有餘力在外交上與中國討價還價?
英國脫歐之後,遭受疫情重創,再來受高通脹的摧殘,罷工湧現。雖說通脹有回落之勢,但經濟仍然疲弱。11月初,更有智庫呼籲英政府要擴大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否則復甦乏力,或要面對10年的經濟低迷。
與其說中英「黃金時代」不再,其實會否是英國自身早已失去「黃金時代」?
不過,眼見一眾英國政客仍樂此不疲地討好在英黃人,說的是針對中國,談的是限制香港特區,倘若辛偉誠未能約束國內的反華勢力,錯判身價,丟失中國這個生意夥伴,恐怕不僅失去的是「黃金時代」,更要迎來「黑暗時代」。
原圖︰辛偉誠FB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67998968215333&set=pb.100050157143955.-2207520000&type=3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