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是中國對外的重要窗口,不少內地企業要進一步國際化,進行IPO融資、推廣科研成果、推介醫藥產品和新能源產業等,都希望通過香港這個國際平台來推動。今年北京兩會後,更加確定要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央一連串支援香港措施陸續推出,市傳內地擬免收港股通股息稅,進一步推高香港股市;又宣布新增8個內地省會城市自由行,對香港旅遊酒店零售飲食等行業直接帶來利好效應。
不過,由於過去幾年的地緣政治因素,加上受到疫情折磨,香港的經濟表現平平,很需要國家出手相助。中國幾十年來經濟高速度發展並非偶然,今年預期GDP也有逾5%的增長,大家可以說中國經濟基數比較低,所以增長的幅度容易大一點,說法雖然也沒錯,但是如果以深圳上海為例,為何他們已是先進城市,GDP仍然可以大幅提升?這是拼經濟的年代,這一點香港需要認真檢討,經濟成功香港方可成功。
就如為實施14年的「樓市辣招」撤辣,早幾年前就應該做了,為何要爭議這麼久才撤?樓市的升與跌是以經濟好不好為基礎,經濟周期向下,人們的收入減少,樓價自然缺乏動力。撤銷辣招為樓市鬆綁,只是增加市場交投量,幫助整個產業鏈,不會讓樓價上升。今天樓市仍然是香港經濟重要支柱,撤銷辣招讓市場恢復正常運作,絕對是正確決定,施政應該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
物業淪為銀主盤影響深遠
話說回來,雖然撤辣是遲來的春天,但也支援了疲弱的經濟,幫助中小企業暫時鬆一口氣。住宅市場總算穩定下來,斷供比率只有0.06%,仍屬於輕微數字;不過工商市場就已經遲了,今年工商物業壞帳比例會擴大,一個物業淪為銀主盤,並非只是銀行金融的問題,也是一個家庭出現經濟困難的問題,更代表一家公司(可能是大公司)將有機會倒閉的問題,影響更多的當然還有一衆打工階層。所以為什麼外界一直苦口婆心要求盡快撤辣,就是不想樓市病入膏肓而失救,從而拖累各行各業,影響香港整體經濟發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外商對香港的觀感必須重視。今天樓市已全面撤辣,股市也有所回升,然而某些外資行近日仍然看淡樓市前景,他們認為香港撤辣為時已晚,樓市成交量短暫反彈之後,終將回歸平靜。原因是幾年來香港經濟嚴重內傷,雖然多項吸引人才計劃,彌補了部分資金和人才的流失,但是工商市場缺乏新公司進駐,也沒有新資金投入,前景未許樂觀。筆者雖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但我認為執政者必須有所警惕和作出檢討。如果香港早5年大刀闊斧引進外資和人才,大膽推出金融改革措施,早5年為樓市撤辣,經濟一定比現在好很多,也不至於今天讓主要競爭對手拋離這麼遠,現在需要加倍努力,急起直追。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作者蔡志忠為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商會會長
原圖: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圖片
https://www.discoverhongkong.com/tc/explore/attractions/best-ways-to-marvel-at-iconic-victoria-harbour.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