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國家發布《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明確提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習近平主席強調教師要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特區教師是學生的楷模,肩負培育學生首要價值觀及國民身分認同的重任,必須具備專業能力和秉持專業操守,才能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有識見、有承擔、具備國際視野、持守正面價值觀與態度、愛國愛家的終身學習者。
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間,教育局接獲502宗有關教師涉嫌違反專業操守的個案(包括445宗投訴及57宗從其他渠道收到的個案),當中有344宗是自 2019年6月中至2021年12月底與社會動亂相關的個案。至是年底,教育局已按《教育條例》取消4名教師的註冊,以及向176名教師發出譴責信、警告信、勸喻信或口頭提示;但至 2022年4月底,仍有13宗涉及社會動亂個案的司法程序尚未完結。
2020年國安法立法後,教育局自新學年(2020/21)起為新入職教師、在職教師以及擬晉升教師設定培訓框架及要求。2022年12月15日教育局公布《教師專業操守指引》,羅列了八項教師專業操守準則,包括專業信念、恪守法治、以身作則、廉潔公正、盡忠職守、關愛學生、尊重私隱和維護專業,各準則列舉了「應該」和「不應」做的行為例子,並鼓勵教師自覺依循八項專業操守準則;當中首次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納入《教師專業操守指引》。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推動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培養培訓。在香港,教育局積極在職前教師及在職教師培訓中加入有關教師專業操守的培訓,推動教師實踐並反思專業角色。職前培訓方面,教育局在2023年與提供師資培訓的大學擬定師資培訓課程框架,當中元素包括加強教師專業操守、對教育相關法例的認識(包括《憲法》、《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對國情的認識。各師資培訓大學由2023/24學年起逐步落實師資培訓課程框架,以加強裝備所有職前教師。
在職教師培訓方面,教育局向新入職教師及擬晉升教師的核心培訓包括闡述教師的專業角色,透過個案研討讓教師了解《指引》提出的八項準則,提醒教師必須秉持專業,保障學生的福祉。核心培訓亦包括《憲法》、《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的相關內容,以提升教師的法治精神。兩類在職培訓於2020年11月展開,截至2024年12月底,教育局為6200名新入職教師舉辦44場「教師專業身份」工作坊,為8 900名擬晉升教師舉辦36場「專業操守、價值觀」工作坊。
與此同時,教育局由2021/22學年起為註冊教師每三年進行一次刑事紀錄查核,以防有刑事紀錄教師出現漏報或隱瞞的情況。自2021年12月起,教育局就16萬名註冊教師進行刑事紀錄查核,發現三百多人涉及違法行為,當中301人已離開教育界,有32人在核查期間仍任職,教育局即時跟進取消註冊或譴責。2024年,全港有304宗違反專業教師操守個案,較2023年增逾77%,其中有71名教師被「釘牌」,涉及干犯盜竊、虐兒、詐騙等罪行,嚴重個案中有涉及與學生有超越師生關係的交往和不恰當的身體接觸,其中與2019年社會事件相關的仍有4宗個案。面對這些違法失德教師的數字,教育局在堅守教師專業操守的職責不能鬆懈。
立法會2024年的《數據透視》顯示,2013/14至2020/21學年間公營中小學每年約2,000名教師離職,流失率維持在5%以下;而在2022/23學年全港離職教師有4,160人,流失率高至9.2%。按《數據透視》的數據,2021/2022至2023/2024的三個學年累計非退休離職教師共9130名,對比2019/2020學年的1370人,這三年累計多了5千多名非退休教師離職。而據香港中學校長會在2021/22學年進行的調查發現,流失教師中約有四分之一是因為移民而離職。故坊間流傳一個說法,自2020國安法立法後引發了在職教師的移民潮,在過去4個學年中估計有幾千名中小學教師離職移民。雖然有評論暗指局方相關措施令教師移民潮加劇,但筆者却想反問:這些不大愛國愛港的離港教師,若仍在崗能否培育「一國兩制」的下一代?道不同不相為謀,教育局宜吸取社會動亂的教訓,明確特區教師今後要立以香港為家的德,才可培育與國同行的特區接班人!
為了香港學界同心做好立德樹人的工作,確保在崗教師均遵守《專業操守指引》,2018年已定稿的香港教師專業標準參照(T-標準+),看來也要適時地檢討,以配合特區近年在教師專業操守的發展。
作者:教聯會副會長 胡少偉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