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讓霸權膽寒的中國無人機

說書人 2025年06月30日 23:00

說書人:回望中國無人機的發展歷程,每一次技術突破都帶著封鎖的烙印,每一次市場擴張都寫滿打壓的傷痕。然而,正是這些外部壓力,激發了中國無人機的創新潛力與韌性。中國無人機不僅在技術上持續領跑,更在全球市場上書寫新的天際線,這場較量早已超越技術本身,而是中華民族用智慧與堅韌,在霸權封鎖線上所開拓的偉大復興之路,天空從不拒絕勇者,而中國無人機,正在定義新的天際高度。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_hk

如果在十多年前講起「無人機」,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在電影中常看到那種無人駕駛的大型飛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 UAV),但如果在今天講起「無人機」,相信大家都會想到那種有多個螺旋槳,可以垂直升降,最小可能只有手掌大小的航拍機(Drone),而將「無人機」重新定義的,可能就是中國企業。

要說新時代的無人機,就要從2012年年底說起。於2006年成立,當時還是深圳一家小公司的「大疆」(DJI)推出「精靈無人機」(Phantom),誰都不曾想到,這個僅有筆記本大小的飛行相機,竟掀起了全球無人機產業的驚濤駭浪,這款多旋翼無人機憑藉易操作性、集成化航拍功能,將無人機從專業工具變為大眾消費品,讓大疆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在短短三年間就迅速攀升至近70%。

世界很快就驚訝地發現,中國無人機早已不再是簡單的「會飛的相機」,而是長出了改變遊戲規則的翅膀,中國無人機產業的崛起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在中國,無人機的應用遠不止於送外賣和航拍,更廣泛應用於農業灑藥、電力巡檢、地理測繪及應急救援等領域。外賣平台美團2017年起研發外賣無人機技術,截至2024年9月底,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開闢48條線路;「極飛」無人機在新疆逾1500萬畝棉花田噴灑,承包了當地約40%的棉花田;多個城市的消防救援支隊亦會動用無人機參加地震實戰演練,執行災害現場偵查、運輸救援器材等任務。

直至今日,中國除了最著名的「大疆」之外,還有超過三百家無人機企業百花齊放,例如前述專注於農業無人機的「極飛科技」、專注於巡檢微型無人機的「中科雲圖」等。《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中國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最大無人機出口國,在無人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佔全球超過70%,是世界第一大技術來源國。根據「國際無人機協會」2025年最新報告,中國企業在工業級無人機市場的佔有率攀升至62%,消費級領域更以78%的份額持續領跑。但這些數字背後,藏著更值得深思的命題:近年美國持續不擇手段築起技術壁壘,例如是向中國禁售半導體及高端技術,中國無人機是如何突破重圍,開闢新賽道的呢?

其實這些技術與市場的突破並非偶然,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集群。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地區,集聚了全國60%的工業級無人機產能與90%的出口份額,形成了「一小時產業圈」——從電機、陀螺儀到任務載荷的配套,半徑不超過50公里,這種地理集聚效應能大大縮短研發週期。有無人機公司負責人曾表示,無人機所需的數千個零部件,在國外可能需要1個月以上才能買到,在深圳只需幾小時就可配齊,不但價格更低,技術水平還更高。

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也為無人機產業提供了強大助力。2024年,中國成立了「低空經濟司」,統籌空域管理與產業規劃,並在延慶建成首個國家級無人機檢測中心,推動行業標準制定,運用「先行先試」的進取政策,加速技術的落地應用。相比之下,美國對無人機的監管策略一直都非常保守,對商用無人機的「夜間飛行」和「超視距飛行」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至今仍需要繁瑣的審批,嚴重打擊無人機應用的發展。

隨著中國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突破,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針對性打壓。2019年10月,美國五角大樓一紙禁令,要求美軍停用中國無人機。但諷刺的是,不到一年後,《華爾街日報》就揭露美國空軍特戰司令部向「大疆」採購了57架小型無人機,聲稱是為了「研究和破解」潛在「威脅」,無形中反而肯定了中國無人機的技術實力。

美國對中國無人機的政策充滿矛盾。一方面以國家安全為由設限,另一方面又難以割捨其在農業、基建和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實用價值。美國參議院2024年初時一度通過《反制中國無人機法案》,但「大鮭憑著技術優勢,贏得美國地方警察和消防部門的青睞,考慮到全面禁用的話,將嚴重影響美國多個行業的發展,參議院最終在審議2025年度《國防授權法》時,將「大疆」無人機排除在禁令之外。然而, 2025年初美國商務部又以國家安全為由,考慮限制或禁止中國無人機在美使用。這種「彈出彈入」的態度,既反映了美國的兩難處境,也證明了中國無人機的份量——此時中國無人機在美國市場已佔了超過75%的份額。

面對美國霸權的圍追堵截,作為中國無人機企業龍頭的「大疆」首當其衝,但它展現了強大的韌性與創新能力,在打壓之下直接強硬反擊。2019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對華發起關稅戰,「大疆」以漲價應對,且看好市場找不到替代品;2024年時,「大疆」面對美國政府的無理制裁與罰款,非但沒有屈服,反而將美國國防部告上法庭。「大疆」之所以能如此硬氣,只因一直堅持自主創新,每年申請專利近千項,因此被美國制裁多年依舊稱霸全球。有報道指創辦人汪滔把賺來的錢「都狠狠砸進研發」,更明言:「我就是要做世界一流的產品,一定要走中國技術中國製造」。

回望中國無人機的發展歷程,每一次技術突破都帶著封鎖的烙印,每一次市場擴張都寫滿打壓的傷痕。然而,正是這些外部壓力,激發了中國無人機的創新潛力與韌性。中國無人機不僅在技術上持續領跑,更在全球市場上書寫新的天際線,這場較量早已超越技術本身,而是中華民族用智慧與堅韌,在霸權封鎖線上所開拓的偉大復興之路,天空從不拒絕勇者,而中國無人機,正在定義新的天際高度。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