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識破思想殖民 慎防顏革再現

胡少偉 2025年10月13日 13:30

胡少偉:儘管普通話在港日益普及,仍有港人以英語為傲,面對大陸和外國人時態度雙標,令內地遊客在旅港遭遇冷遇;個別服務人員更故意向內地旅客使用英語,製造語言障礙與隔閡。甚至有個別長居香港的粵語使用者,因口音不同在港常被人標籖。這些都是有些港人被思想殖民所影響,不自覺地仰望美西方文化,看不起自己的同胞及對中華文化不自信,隱藏了被外力煽惑而再起顔革的危機。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_hk

新華社研究院在2025年9月發布《思想殖民——美國認知戰的手段、根源及國際危害》報告,指出美國思想殖民的核心是推銷一套精心包裝但充滿偽善與雙標的價值體系,將美式民主、自由、人權等觀念美化為放之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並以此干涉他國內政。美國政治學家漢斯·摩根索說過:「成功的帝國主義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經濟,而是控制人的頭腦」。美國的思想殖民是為了控制別國人民的頭腦,具有強制改造、惡意操縱、隱蔽滲透、長期侵蝕等特點;美國主導國際學術和教育培育崇美精英、操控傳媒話語,並透過流行文化吸引各地大眾(如好萊塢電影透過英雄敘事將美國塑造為世界秩序捍衛者,全球化擴張美式飲食生活以消解各地人民的文化認同)等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殖民。

回顧歷史,美國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搞和平演變,利用民主、自由、人權等口號對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進行政權顛覆。冷戰結束後,和平演變這詞不恰當,因為輿論戰發生在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因此美國以顏色革命顛覆他國政權,然後扶植一個服從美國利益的主政者。廿多年來世界各地的顏色革命包括了:2003年格魯吉亞發生玫瑰革命,2004年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2005年伊拉克有紫色革命、黎巴嫩有雪松革命、吉爾吉斯斯坦有黃色革命,2007年緬甸發生藏紅色革命,2010-2011年突尼斯開始的茉莉花革命及2019年香港黑暴攬炒的類顔暴動。未被特朗普總統改編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年度預算佔美國對外援助半數以上達270億美金,連同美國民主基金會等機構大力支援各地的非政府組織(NGO),通過慈善捐助、學術交流、文教衛生、生態保護、不歧視跨性別人士等聯繄各地K0L,發表仰美言論進行思想殖民。

在內地,廿年前出現了一批著名公知,經常批評內地政府有違人權,表面是恨鐵不成鋼,却暗地裏推崇美式價值,並從不議論美國時弊。近年內地有評論指公知利用聲望和流量,不時捏造和歪曲事實造謠抹黑政府或打擊批美人士的聲譽;這些公知大多配合美國媒體思路,為傳播美國價值搖唇鼓舌。美國思想殖民其實是對普羅大眾的認知戰,不以軍事直接摧毀一個地方的,而是讓這地方受思想殖民影響的人聽命美國CIA摧毀自己的家園。美國一直以來無視國際法的不干涉原則,肆意干預別國内政,扶植代理人、策動顔色革命,甚至以經濟和軍事手段脅迫,製造多地社會動盪和多場人道災難,令多國人民苦不堪言。當中,亦反映出美西方言論自由的雙重標準;特朗普1.0時代,猶太資本掌控的媒體封殺特朗普的自媒體。俄羅斯總統普京於2024年2月接受霍士新聞前主播的訪談,被美西方大報刻意去音和淡化;近月在聯合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表決中,150多個國家投支持票,美國卻一票否決……世上越來越多人看清了美國言論自由的雙標。隨着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升級,美國思想殖民操作手法更隱蔽,攻擊範圍更廣泛,新華社研究院呼籲全球南方國家要擺脫思想殖民的桎梏、重拾各地文化自信、繪就世界文明多樣化的圖譜。

美西方向各地開展思想殖民的一個路徑是殖民教育體制的教學大綱,這些課程把美西方的現代化視為理所當然,把全球進步和現代文明歸功於西方,偉大的西方文化通過經濟模式、治理體系、價值文化等持續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受早年殖民教育的影響,香港不少中青年人至今仍崇拜美西方和厭惡東方文化的落後,並不自覺地割裂香港與內地的聯結,對內地同胞表現出冷漠甚至抵觸。2019年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席捲全港的黑暴示威浪潮,本質是外力在港發動攬炒式顏色革命。《港區國安法》頒布實施後,美國於2020年8月妄稱該法破壞香港自治和港府限制言論及結社自由,制裁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李家超和鄧炳強等官員。今年3月美國又妄稱港府進行跨國鎮壓以及侵蝕香港自治,再對6名香港官員實施制裁;連同今次制裁美國在5年間共制裁17名港府官員。特區政府公開反駁,並指出不少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也就通緝犯施行類似措施,美方抹黑特區政府依法採取國際追輯是混淆視聽。

與此同時,儘管普通話在港日益普及,仍有港人以英語為傲,面對大陸和外國人時態度雙標,令內地遊客在旅港遭遇冷遇;個別服務人員更故意向內地旅客使用英語,製造語言障礙與隔閡。甚至有個別長居香港的粵語使用者,因口音不同在港常被人標籖。這些都是有些港人被思想殖民所影響,不自覺地仰望美西方文化,看不起自己的同胞及對中華文化不自信,隱藏了被外力煽惑而再起顔革的危機。眾所周知外交是中央事權,但香港却有全球工作人員最多的美國總領事館;2019年擔任美領館政治部主管並曾公開會見黃之鋒、羅冠聰的伊珠麗,2025年9月被港媒報導到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並召集陳方安生、劉慧卿等當年反中亂港精英聚會,把手言歡是真的重溫舊情,定為香港立會改選下指導棋,又或籌劃另一場亂港風暴,大家拭目以待。

作者: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 胡少偉博士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