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觀點

大灣區對外展示「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決心

鄭赤琰 2019年02月22日 17:00

鄭赤琰:「在這次大灣區規劃,中央把香港規劃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這充分說明國家不但重視普通法在排難解紛的國際地位,同時也建議國家與亞太地區共同使用普通法來解決紛爭。澳門的情況也然,中央將葡語的國際地位提上了大灣區的政治日程,今後「一帶一路」跨向非洲與拉丁美洲,葡語的外交文化與政治溝通勢必會有其大顯身手的機會矣!」

中國之大,要全國同時發展同樣的成就,難度很大。因此,1979年7月鄧小平決定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出口特區(十個月後決定改稱經濟特區),先讓這些地方富起來,而且相信以香港對外開放的優勢,很有條件帶動四個經濟特區發展,之後再由這四個經濟特區推動其他沿海大城市跟着也富起來。

經過了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實踐,果然印證到沿海各大城市所屬的地區首先富起來,跟着帶動了中部,再到西部,國家更開始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港澳各有優勢九市獨當一面

如果將1979年至2019年的四十年視為第一階段的改革開放,從2019年至2050年的三十年視為第二階段改革開放的話,可以說是國家再度授予港澳更大的歷史使命,把兩地和鄰近的九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串聯起來,規劃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國家戰略。

大灣區的發展潛力,若以過去的發展成就去看將來的成就,有三點可以比較:

第一個比較是在八十年代初,珠三角地區的GDP只是日本的0.7%,到2030年就算不超越日本的GDP,也可接近有餘。

第二個比較可看到1979年前,深圳根本不存在,東莞是一片農地,其他地方也只屬落後的縣城,廣州也沒今天的規模。只是短短四十年,大灣區的人口有7000萬,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人民幣。而珠三角九市的產業亦出現變化,由勞工密聚的出口加工業,到今天朝向資本密聚高科技創新工業發展。原來不存在的深圳市是華為與騰訊兩間舉世矚目的資訊科技(IT)的創始地,在廣州的科技園早在十年前年產值已超過萬億。

總體來說,正如剛出爐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將大灣區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以及國際法律及爭議服務中心。這個階段與第一階段比較可說是「天淵之別」!

第三個比較可看到第一階段,九市發展時除勞動力外,所有的投資、工業、市場、運輸、服務業等都依賴外資。在第二階段卻完全改變,上述各項業務九市都有足夠的資源可獨當一面,還有她們的原創與再生產能力,甚至現代服務業有前海,上市、集資渠道則有深圳證券交易所。

「9+2」在大灣區發展規劃中各自所承擔角色,珠三角九市都能做到獨當一面的角色,港澳所能雖有她們未能及的地方,例如香港的司法制度、國際金融中心、自由市場經濟等;澳門的旅遊休閒事業與葡語優勢等,但九市與港澳既能各自發揮所長,在第二階段的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經濟與科技能量最大的地區,真可說是指日可待。

如果再將香港與澳門的歷史背景來考量。澳門是葡萄牙國力鼎盛時的對華貿易重鎮,香港是英國國力鼎盛時的對華貿易的重鎮。儘管兩國的強大已成歷史,但兩國在港澳留下來的制度卻仍然有一定的國際地位,正是認清了這點,國家決定改革開放時,首先肯定了兩國在港澳留下來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教育制度、語文系統、司法系統等,不但在收回港澳管治權時不加以排除,反而制訂「一國兩制」、繼續為兩個特別行政區服務。「一國兩制」這個史無前例的偉大構想,在實踐時向其他國家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展示中國尊重與接受不同制度存在着互惠互利的智慧。

大灣區是「兩制」共贏的「開門匙」

「一國兩制」在港澳已然實踐了二十多年,這段期間港澳對國家的貢獻更大大加強了「一國兩制」的信心,中央政府規劃發展大灣區,把整個中國南方最富裕的地區、夥拍港澳一同發展,向全國展示對外開放是發展的硬科學,亦藉此向全球展示,不同的意識形態亦有合作雙贏的空間。

香港與澳門回歸祖國後,兩地同樣也保留原有制度,由最初二十年「一國兩制」的四個經濟特區規劃為兩種不同意識形態與制度的試點。二十年後今天更擴大為「9+2」共同發展大灣區,可見經實踐證明國家在意識形態的差異間,已找到合作共贏的「開門鎖匙」。

這信心當中最能說明國家器重英國的普通法制度,在這次大灣區規劃,中央把香港規劃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這充分說明國家不但重視普通法在排難解紛的國際地位,同時也建議國家與亞太地區共同使用普通法來解決紛爭。

澳門的情況也然,中央將葡語的國際地位提上了大灣區的政治日程,今後「一帶一路」跨向非洲與拉丁美洲,葡語的外交文化與政治溝通勢必會有其大顯身手的機會矣!

 

圖片:http://static.stheadline.com/stheadline/inewsmedia/20180506/_2018050615241334736.jpg

原文:大公報 2019-2-22 評論(作者授權轉載)

http://www.takungpao.com.hk/opinion/233119/2019/0222/250658.html

作者鄭赤琰為香港中文大學前政治及行政學系主任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