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中國主導糧農組織 不會忘記糧食戰爭

霍詠強 2019年08月18日 13:00

霍詠強 :「但在面對貿易戰的實際壓力下,中國作為一個龐大的糧農大國,對可持續和掌控的糧食數量安全和結構安全,更為重要,正如屈冬玉曾提及很多發展中國家想賺錢,主要是靠向中國賣食品。中國進口10%沒有問題。但結構安全一定要靠中國自己,主糧一定要自給。」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https://weibo.com/u/6655322587

聯合國旗下專責糧食與農業事務的糧農組織(FAO)8月1日換上新總幹事,由中國農業農村部前副部長屈冬玉出任,成為糧農組織總幹事後,中國倡導的「生態農業」相信會成為其中一個重點,雖然美國一直抹黑中國以投資來爭取非洲國家的支持,但事實上無論來自何地的非洲裔教授,都認為中國真正幫助了非洲。歐洲國家當中,和中國走得最近的是意大利,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支持非洲發展的方式是有效的,而一個穩定和平的非洲,對毗鄰的意大利有著實質的好處。

新任總幹事屈冬玉1963年生,1979年考入湖南農學院,後在荷蘭攻讀遺傳育種,獲得博士學位。他就任前主導中國「一帶一路」的農業政策,力推當中「生態文明」策略。除屈冬玉當選為世界糧食組織負責人外,還有四個國際機構的負責人來自中國。

 中國在復興過程中需要爭取國際話語權,無論美國政府是否走向閉關自守的回頭路,中國的改革開放、必然也必須繼續,希望在世界各地打造更清晰的「軟實力」形像,儘管中國想要擁有和經濟地位一樣的話語權,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爭取在國際機構擔任主導角色,除了要令中國的文化和世界觀為其他國家所理解外,這個也是中國領導層的一個學習和實踐過程,達到主動引導國際法規改變方向的目的。

  但在面對貿易戰的實際壓力下,中國作為一個龐大的糧農大國,對可持續和掌控的糧食數量安全和結構安全,更為重要,正如屈冬玉曾提及很多發展中國家想賺錢,主要是靠向中國賣食品。中國進口10%沒有問題。但結構安全一定要靠中國自己,主糧一定要自給自足,中國同樣不會忘記從2000年到2008年這一輪糧食戰爭。1995年以前,中國的大豆是基本自足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類的需求增加,中國開始成為純進口大豆國家。到2001年,中國七成以上的大豆需要進口,這時候,美國大豆價格大概在每噸270美元左右。

 2003年8月,美國農業部以天氣影響為由,調整大豆供應量,大豆庫存數據調整到20多年來的低點。於是,大豆價格從2003年8月時的最低點約每噸338美元,一路上漲到2004年4月初的約每噸647美元,創下近30年來新高。同期中國大豆也跟漲,導致東北豆農大量擴種,國內壓榨能力也大幅增加。但是,在恐慌心理支配下加大採購力度,在美國搶購了八百多萬噸大豆,平均價高達每噸632美元。

但隨後美國農業部表示大豆供應量充足,由2004年4月開始,國際大豆價格暴跌,跌幅近半。短短7個月時間,美國大豆從每噸666跌到313美元,國內大豆加工由原先的盈利變為全行業虧損,很多豆農巨虧。而國內的壓榨企業,他們進口的大豆還在海上,價格就已經跌去一大截,面對巨大價差,部分加工企業不得不「洗船」,就是寧願違約罰款,也不願收貨,讓賣家轉賣給其他人。很多國內壓榨企業由於巨額虧損倒閉,外資乘機低價收購,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壓榨行業。可以說這次大豆戰爭,中國輸得很徹底。不過也警醒了中國,汲取了教訓,中國才能在往後的對奕反敗為勝。

 既然外國資本控制了中國市場,當然要追逐更大的利潤。於是從2006年開始,炒作全球糧食緊張,國際糧價開始上漲,美國大豆從三百多,一直漲到2008年7月的每噸1035美元,對中國的影響就是:豆油從每噸735,最高漲到2200美元,豆粕從每噸294漲到近600美元。導致中國的食用油和豬肉價格在2008年達到一個高峰。

表面上中國幾乎無能為力,因為在2006年以前,中國的糧食儲備以小麥和玉米等主糧為主,大豆和豆油的儲備較少。但經過2004年一役後,中國還是有所準備。在2007年12月開始逐步賣出包括大豆在內的糧食,並曾在單日沽出90噸大豆,到2008年3月,採用行政干預的方式,限制企業對食用油的漲價幅度,同時安排中糧等國企入市,採用小包裝食用油定點供應,豆油價格從3月開始大跌。但豆粕的價格仍在高位,導致肉類和家禽類價格暴漲,不過就在這時候,全球的金融形勢開始逆轉。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大豆價格也隨之暴跌,從7月初的高點,到年底價格跌去一半。當中國的豆農再一次可能面對巨額虧損時,中國突然大量買入作儲存,價格比市場價低、又略高於豆農的種植成本。這時候,市場發現中國已經改變策略,既然國產的大豆不可能滿足需求,就靠大量的儲備來穩定市場價格。價格低時收購、價格太高時拋售,務求穩定價格,當大家猜不透到底中國的大豆儲備有多少時?自然沒人敢去冒險炒賣。

近年來,雖然仍然偶有「洗船」情況出現,大豆進口量越來越多,但國內的大豆價格基本上處於穩定的狀態。以中國的人口和耕地面積來說,中國不可能讓主糧和大豆同時自給自足。所以中國現在的策略就是:主糧一定要自給自足,大豆靠進口,再用儲備來穩定,中國的糧食結構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放棄干預。

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國際糧農業內四大巨頭,有三家在美國,分別是 ADM (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國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因開頭縮寫,剛被好被簡稱為「ABCD四大糧商」(CADB),每一家歷史都超過百年,壟斷世界糧食交易量近八成,掌握生產、儲運、貿易、加工到銷售的產業鏈,以及各項大宗農產品的定價權。

由於糧食行業極為敏感,不少國家政府對於四大糧商影響力太大而有所疑慮,特別是近年中國崛起,希望擺脫美國控制,中國中糧集團(COFCO)僅排在嘉吉之後、和ADM相若,新加坡豐益國際也和排行第五的邦吉相近,這些新勢力與四大糧商逐漸形成競爭之勢。然而,多次的中美大豆戰爭,無論中國是由美國、巴西或阿根廷進口大豆,其實交易商都仍然由四大糧商所掌控。

原圖: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23/c_1124660560.htm

http://699pic.com/tupian-500445259.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