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香港要把握新時代改革開放良機

何君堯 2020年10月28日 15:30

何君堯:「面對國家新時代改革開放,香港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思考在新形勢下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同步發展,融入國家。筆者認為,香港應做好三點:不要浪費資源,不要虛度時間,不要錯過機遇。」

👇 記得Follow 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在數十年內,昔日的小漁村令人矚目地發展為GDP超越香港的國際大都會,令到人民對國家充滿信心。40年後,深圳開始重新出發,這對香港來說有重要借鑒意義。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積極投資內地,在內地建設「飛地」,從而吸引、支持港人安居,讓更多的年輕人有落腳點。面對發展,香港不能再浪費時間,不能再虛度時間,更加不能再錯過機遇。

 

深圳經驗激勵香港再騰飛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中央又給予了新的政策支持,使得深圳享受的待遇接近香港的水平,這十分不簡單,背後體現了國家對自身發展的積極性和自信。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既是對深圳發展經驗的總結和稱讚,亦是對香港鼓勵和提點。深圳的發展經驗,展示了國家未來的氣象和實力,非常值得香港學習。

 

一直以來,中國不斷開發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無論是「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還是各大自貿區的建設,中國發展令全世界矚目,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令全國人民達到小康,人民對國家有信心,上下一心,自發行動起來,全面渡過各種難關。中國在短時間內有力扭轉疫情局勢便是最好的例子。

 

今天的中國,每年出境旅遊的人數多達數億,看到西方的文明,人民會有所對比,明白西方模式是怎麼回事,知道他們的缺點在哪裏,中國人民也願意接力,補足他們不足的地方,對世界發展貢獻力量,這便是我們的民族自信。中國人民走過彎路,但一直勇敢地面對未來。今天深圳發展的經驗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其中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也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忘初心,不斷學習的優點,中國會在努力中再創輝煌。

 

 

香港也要積極再出發

面對國家新時代改革開放,香港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思考在新形勢下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同步發展,融入國家。筆者認為,香港應做好三點:不要浪費資源,不要虛度時間,不要錯過機遇。

 

融入大灣區發展並非喊喊口號,香港可以利用一部分資金儲備,在內地建設「飛地」,擴大港人的生活、發展空間,進行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創新嘗試。

 

在這方面並非沒有先例,澳門和深圳都有這樣的嘗試,澳門是與珠海橫琴合作,深圳則是發展位於汕尾的「飛地」,二者用租借的方式,將新的土地納入澳門與深圳的體制之內,擴大發展空間。

 

香港也未嘗不可採用這樣的模式,大灣區向西有珠海、中山和江門,向北向東有東莞和惠州,這些地方都有充足的土地資源,香港可以與當地政府合作建設「西港城」、「東港城」,由香港進行發展與管理,而這樣的「飛地」對年輕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本地青年來說,建設「飛地」可以提供更多落腳點,一直以來,特區政府都呼籲更多青年去大灣區發展,但不提供給青年人一個落腳點,又怎麼能說服別人?特區政府應當善用資源和金錢,為年輕人指點迷津,給他們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對於吸引外來人才來說,「飛地」更是提供了好的機遇,人才來到位於大灣區的「西港城」和「東港城」,就相當於來到了香港,這有助於香港更好地吸引人才和資源。

 

相對比於「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在大灣區內建設「飛地」投入的資源並不太高,而且會比填海計劃更快解決土地短缺的問題,有助於把香港部分的城市功能轉移出去,相信有智慧的管理者能夠看清哪一種方式更有利於香港的未來。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視察香港時,指出大灣區建設要「大膽闖、大膽試,開出一條新路來,不要墨守成規」。香港在大灣區建設「飛地」,不失為一個好嘗試。但這需要積極利用資源,投入時間,這有待特區政府進行探討。但香港不能再錯失機遇,須知「蘇州過後無艇搭」,面對國家在新時代改革開放中的再出發,香港一定要珍惜並把握每一個機會。

 

原文:文匯報2020-10-27評論 (作者授權轉載)

https://www.wenweipo.com/a/202010/27/AP5f973a7ce4b0bad9d7477fd9.html

 

原圖:https://is.gd/XCs8JX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