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盛傳科技巨擘阿里巴巴(9988)斥資70億元,洽購銅鑼灣甲級商廈「港島壹號中心」最高的13層單位,涉及樓面面積約27萬平方呎,每平方呎呎價約為2.6萬元。這個消息對商廈市場帶來振奮作用,就像打了一劑強心針一樣。過去幾年,工商市場在一片風聲鶴唳的情況下,幾乎一直被媒體瘋狂唱跌,直到今天,市場出現不同的變化,買家開始用行動表達了他們的態度。
近年大額的工商物業成交不斷,如港交所斥資63億元收購交易廣場一期14.7萬呎樓面作永久總部;京東以約18億元港幣收購位於香港沙田石門的利豐中心全幢物業;香港都會大學豪擲約26.5億元購入紅磡祥祺中心自用;著名天使投資人蔡文勝以近20億元(加上建築費)購入天后和銅鑼灣兩幢辦公樓;內地證券公司以逾10億元購入中環皇后大道中「尚至醫療大樓」全幢商廈等等。而上述阿里巴巴所購買的銅鑼灣商廈,可謂是一個震撼性的大銀碼成交,其釋出的意義十分深遠。
香港已進入業主交替大時代。在工商舖市場,買家來自不同行業,如證券公司、科技產業和教育機構等等,這些買家實力雄厚,他們都是長線持有自用為主。其實,香港有許多行業如日中天,他們都是商廈市場的生力軍,而類似的收購行動只是剛剛開始。此外,香港教育事業十分興旺,學生宿舍完全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政府近期修改條例容許商廈改裝學生宿舍,加速單幢物業的轉售個案,粗略估計,去年至今10億元以下全幢商廈及酒店的成交多達20幢左右。
甲廈見底遇上M3貨幣供應量新高
除了全幢物業買少見少,港島核心商廈分層單位的成交也開始多起來,用家已紛紛進場。港島核心區分層甲級寫字樓只有10幢左右可供買賣,近期也不乏較高的成交價出現,例如中環中心中高層單位,每呎成交價$21,854元,上環信德中心高層單位成交價,也每呎高達$20,352元。筆者認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自然應該與同樣的國際城市相比較,如果紐約、倫敦以及新加坡,這幾年樓價沒有怎麼跌,香港商廈卻跌了5至7成,顯然就是出現跌過頭的現象。
超跌的商業市場遇上了資金氾濫的年代,最近香港的M3貨幣供應量高達約19.89萬億港元的歷史新高,證明香港是世上最安全的資金避風港。隨著利率開始下降,住宅市場成交暢旺,樓價已出現回升跡象。那麼處於黃金地段的甲級寫字樓又將如何發展?我們來算一算核心區商業樓宇的地價、建築費和利息等開支,整體發展成本每平方呎1.5萬至2萬元,市場價格低於此價沒有人會蓋房。因此,樓價不會長期低迷,一個健康正常的市場,甲廈的平均價格每平方呎要在2萬元以上,才符合最低要求,相信此合理價格很快會再次重返。
原圖︰文匯報
https://www.wenweipo.com/a/202510/01/AP68dc813ee4b09e88ef5de1eb.html
作者︰亞洲地產創辦人、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榮譽會長 蔡志忠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