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免試輸入海外醫生 利大於弊

黌閬 2021年02月10日 22:00

黌閬:「誠然,是次輸入海外醫生的建議,已基本平衡了各方需要。申請人本身既要是香港永久居民,同時亦要在認可醫學院畢業、並在所屬的海外地方為註冊醫生。未來社會應集中討論的,是到底哪些醫學院可成為認可醫學院、是以甚麼制度去挑選、檢討機制又是甚麼等等,集中精神去研究執行細節,而不是再花時間去作政治爭拗。只有如此,香港市民、香港病人才可真正受惠。」

👇 記得Follow我哋 👇
IG: instagram.com/silentmajority.hk/
FB: fb.com/silentmajorityhk
Weibo: weibo.com/u/6655322587
Youtube : youtube.com/silentmajorityhk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在立法會答問會上公布,將向立法會提交修例草案,建議容許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海外醫生)來港,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一段時間後可免試獲本地註冊,以增加香港醫生人手。消息一出,不少香港醫生組織的代表都相繼發聲反對有關建議,個別醫學界代表甚至指控政府的建議是「政治決定」云云。就此,筆者今次決定來一次「讓數字說話」,反駁一眾反對建議的醫生們的說法。

反對建議的醫生說甚麼呢?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向傳媒稱,香港有愈來愈多醫學生,經濟下行下進入私營市場的醫生減少,目前公營體系醫生短缺「不是最差的情况」,她憂慮揀選「認可醫學院」方式,或會將非英語授課或內地醫學院納入其中。醫學會會長蔡堅的論調相似,指聘請醫生,亦需聘請護士、職業治療師等,反問政府會否讓醫管局資源增聘其他人手。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亦反對修例,認為是政治決定,假若免試引入海外醫生,不知對香港未來醫療水平帶來多大影響。

幾位「大國手」反對有關建議的理由,大家都耳熟能詳。問題的癥結始終是,到底香港醫生數目夠不夠。現時,香港每1,000人中僅有2名醫生。惟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平均數字,每1,000人應為3.5名醫生,代表這一刻,香港已經需要增加11,275名醫生才能追上平均。另外,因為本港65歲或以上人口,預計會由去年的18.3巴仙增至2036年嘅29.1巴仙,長者人口會屆時會增加約100萬。人口老化,對公私營醫療的需要必然增加,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馬仲儀說公營體系醫生短缺「不是最差的情况」、蔡堅說應同時增加其仔醫護人員、陳沛然指建議是「政治決定」,老實說,全部都不是合理反對的理由。先說馬仲儀,現時醫生短缺情況或許「不是最差的情况」,但未來只會更差;蔡堅質疑不是所有工作可由醫生負責,筆者也認同啊,但謹望蔡醫生解釋,那和先增加醫生有何關係?治療病人第一線、最緊急「救命」的始終是醫生,先增加醫生對病人有甚麼壞處?至於陳沛然所說的「政治決定」,真心想請教陳醫生,政府哪一個政策不是「政治決定」?美國總統簽發的行政命令不就是「政治決定」的代名詞嗎?

誠然,是次輸入海外醫生的建議,已基本平衡了各方需要。申請人本身既要是香港永久居民,同時亦要在認可醫學院畢業、並在所屬的海外地方為註冊醫生。未來社會應集中討論的,是到底哪些醫學院可成為認可醫學院、是以甚麼制度去挑選、檢討機制又是甚麼等等,集中精神去研究執行細節,而不是再花時間去作政治爭拗。只有如此,香港市民、香港病人才可真正受惠。

原圖: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978922/%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8%AA%8D%E8%B1%81%E5%85%8D%E5%AF%A6%E7%BF%92%E5%85%B7%E7%88%AD%E8%AD%B0-%E5%9B%9E%E6%B5%81%E9%86%AB%E7%94%9F%E5%86%80%E5%BC%95%E5%85%A5%E6%9C%89%E7%B6%93%E9%A9%97%E6%B5%B7%E5%A4%96%E9%86%AB%E8%AD%B7%E4%BE%86%E6%B8%AF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