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價值觀的基礎是家國一體、家國同構。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學》引申: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萬個家庭的成員,心繫國家、自認是龍的傳人、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集中體現;但家國情懷不是自然生成的,除了血脈這先天因數外,離不開後天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薰陶和引導。
七一回歸紀念日剛過,不知有多少香港青少年有份以港為家的情懷?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的電話訪問顯示,2020到2024年香港18至39歲中青年群體「僅移居外地」比例從64.6%下降到49.8%,港青移外率近年雖有下降,但仍有近半港青心在移民外地,沒有以港為家的情懷。究其原因是他們年少時,學校課程和教學內容少談:我是中國人、香港是我家!不知大家知不知道早年移民出外的港人,部份因外國生活不如理想、遭到種族歧視等,有一批有外籍港人已回流定居於港。據澳洲統計局的人口普查顯示,於1994年至2005年間有33,905名港人移民到澳洲,這期間回流香港的澳洲公民有34,248名,回流港人比移民澳洲的人數略多。而據加拿大統計部門報告顯示,於1996至2006年間,加籍港人回流44,710人,為該項數據排名第一位的;當中有富裕港移民不適應加國經濟環境,如其稅率比香港高,且當地政府作風官僚,使其在當地營商困難而選擇回港。再者,不少海外港人的第二代(即於外國出生的子女)也選擇回流/移居香港,原因是香港有較佳的就業環境及更多的發展機會,且香港生活是較多姿多彩的。不知香港老師們有沒有向下一代分享這方面的訊息?
大家若想下一代有多點家國情懷,老師們應讓同學多些了解香港社會的優點。在「一國兩制」下,回歸後香港鞏固和提升了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據世貿組織資料,香港2024年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貿易經濟體系,佔世界貿易總值2.7%,也是全球第21大商業服務經濟體系;香港去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額達94,645億港元,主要貿易伙伴為中國內地(佔51.0%)。香港是亞太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據2025年3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港股IPO上半年集資額超900億港元,重返全球榜首。截至2025年4月,香港銀行存款總額超過18萬億港元,較2022年6月底增加了約19%。股票市場交投顯著增加,今年來的平均每日成交額增至2,400億元水平;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升至約370家,佔上市公司約14%,市值佔比超過27%。據國際機場協會的排名,香港國際機場去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航空貨運機場,同時是全球最繁忙及具效率的港口之一;據2024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全球排名第四。
香港奉行自由貿易政策,實行低稅率和簡單的稅制,提供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據菲沙研究所《世界經濟自由度2024年度報告》,香港在165個經濟體中再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憑藉與中國內地以至全球各地的緊密聯繫,五所躋身世界百強大學,正發展為創新及科技中心﹔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香港於全球排名第18。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2025年3月資料,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佔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約79.3%。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的全球競爭力繼去年上升兩位至第五後,今年再上升兩位至全球第三,香港競爭力總得分獲99.2分。在四個競爭力因素中,香港在「政府效率」和「營商效率」上升至全球第二;在「經濟表現」和「基礎建設」的排名亦分別上升至全球第六和第七。香港擁有上述亮麗的成績,試問全球有哪幾個國際城市可與我們的家一拼高下呢?
要培育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既要建立他們的國家觀念,也要培育他們有做香港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識,便要多些認識我們這個家--香港!在各行各業港人的團結勤奮拼搏下,香港在疫後和國際地缘政治的影響中,生產總值連續九個季度保持增長,香港去年GDP突破3萬億港元。香港融合了中西文化,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不單重視文化保育,也擁有多個優美的郊野公園和海岸線,提供了豐富的休閒娛樂。特區政府致力提高行政效率,維持國家安全和社會繁榮安定。香港擁有獨立的司法體系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市民的合法權益﹔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國際調解院的總部於今年五月落戶香港,為世界各地提供途徑,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解決國際爭端。香港擁有現代化的交通運輸系統、通訊網絡、以及高品質的公共服務,為市民和企業提供便利生活和工作的條件。香港也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公共福利金計劃、龐大的公營醫療系統等,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生活保障和醫護服務。經濟學人智庫發表2025《全球宜居城市指數》,香港宜居排名從第50位躍升至第44位。但不能忽視的,雖然lululemon《2024 全球幸福感報告》顯示,港人的幸福指數得分為74分,高於全球水平﹔然而聯合國資助的《世界幸福報告2025》,香港在全球147個國家及地區的幸福排名,連跌四年至第88位。面對兩個有爭議性的數據,不知大家會怎樣闡析或論述港人的幸福感呢?香港社會縱有不少的優點,但作為一家人,同學們要了解香港社會的困難,我們面臨人口老化、房屋供應緊張等挑戰,也在努力改善民生、縮小貧富差距,同時也要面對人工智能大發展的新機遇,還有未來會產生其他不確定新問題。同學們當下要學好本領,他日長大後配合國家為「一國兩制」香港分憂!
(文章為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幫港出聲》立場。)
原圖:大公報
https://dw-media.tkww.hk/dams/dwproduct/image/202506/29/68607c11e4b0e62e724eb740.jpg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