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蔡志忠:不怕「上不了車」 最怕「落錯車」

蔡志忠 2017年12月16日 08:15

蔡志忠:「高樓價也是當局的辣招稅引起,買樓人士對庫房有很大貢獻,既然樓價的1成只夠支付各項行政成本,那麼賣樓等跌買回,樓價須跌2成或以上才有好處,難怪這麼多人慨歎:「賣咗買唔番!」

有人說,人生最怕「上不了車」,我認為人生最怕「落錯車」。

上不了車的人起碼知道,不能上車就安於現狀,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但上了車未到達終點,卻又在中途落了車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錯,就像賣了樓拒絕再上車,就是一種悲哀。

置業是人生大事,千萬別落錯車。根據一項香港居民置業意向調查顯示,過去10年有61萬名市民曾賣出物業,當中有36萬人沒有重新買回,盡管有16萬人原本擁有多個物業,但仍然有多達20萬人至今沒有重新上車。

20萬人賣樓的原因眾多,有些是急需賣樓套現周轉,有些是年齡大了要留錢退休傍身,也有些是為了子女供書教學或出國留學等。然而,在這班賣樓者之中,估計有超過10萬人,所持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是甚麼?是看淡後市,他們希望在高位套現,等樓價下跌後再重新入市,俗稱「高沽低買」。

高沽低買 樓市罕見

高沽低買在股市經常見到,但在樓市卻罕有發生,能做得到的人少之又少,各位讀者最好不要亂學。印象中,似乎只有97年高位沽樓,幾年後買回的才得到好處,其他時間賣樓而沒有立即重新入市者,其實是做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動作。

為甚麼很難做到高沽低買?這是因為成本的關係,股票升1成沽出可以賺很多,樓價升1成賣出卻是要虧本。比如說,賣掉一個1,000萬元的房子,再於900萬元時買回,表面上賺了100萬元,實際上是輸錢,因為物業印花稅+佣金+律師費+裝修費等,合共大約最少需要100萬元,還未計算搬遷費及浪費的時間等,一買一賣談何容易。

散戶常說股市很難玩,樓市又不易投資,皆因物業印花稅愈加愈多,買樓的成本愈來愈大。香港政府才是真正的大贏家,當局一邊打壓買樓人士(包括投資者及海外人士),一邊徵收極重的印花稅,高樓價也是當局的辣招稅引起,買樓人士對庫房有很大貢獻,既然樓價的1成只夠支付各項行政成本,那麼賣樓等跌買回,樓價須跌2成或以上才有好處,難怪這麼多人慨歎:「賣咗買唔番!」

原文:經濟日報 2017-12-13 評論 (經作者授權轉載)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968314/%E4%B8%8D%E6%80%95%E3%80%8C%E4%B8%8A%E4%B8%8D%E4%BA%86%E8%BB%8A%E3%80%8D%20%E6%9C%80%E6%80%95%E3%80%8C%E8%90%BD%E9%8C%AF%E8%BB%8A%E3%80%8D?

作者蔡志忠為亞洲地產董事總經理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