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觀點

儲局開明貨幣政策 有利經濟穩定

何濼生 2017年12月19日 08:15

何濼生︰「貨幣學派的專注於保持物價穩定,堅守貨幣供應增長不逾經濟增長的原則,俱往矣。當今聯儲局兼顧多個宏觀指標,又縱容低至2%的通脹率,可謂開明貨幣政策當道。這是極好的消息,只要在金融業監管的工作上能拿揑適度,經濟衰退成為歷史,不是沒有可能。」

在2008至2009年金融海嘯之前,經濟學界的共識是世界經濟已變得愈來愈穩定,當中最大的功臣是經濟學者對貨幣政策愈來愈開明。記得1987年全球股市大瀉,我當時任職中文大學,大學有同事十分悲觀,事緣1987年股災比1929年的股災跌幅更大,後者正是全球大蕭條的前奏。該同事深信即使大蕭條可免,亦勢難逃過大型衰退這一劫。當時我認為經濟的基本因素很好,因此在《信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股市脫軌暴跌 政府應設法救市」的文章。我當時甚至主張政府出資購入被拋售的、超值的股票。後來時任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連番大幅減息,市場信心恢復,股市大幅反彈,經濟亦持續強勁增長,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格老連番減息 成87年股災救市英雄

當時格林斯潘曾破格在1個月內連番減息,救回經濟,被視為神級聯儲局主席。

事實是:打從1981至1982年的雙谷型(double dip)衰退以來,經濟榮景期確是愈來愈長。有人甚至認為經濟衰退可能已成歷史。

另一事實是:近年的經濟衰退,除了2007年底至2009年中的「大衰退」外,還包括1990至1991海灣戰爭期和2001年Dotcom泡沫爆破引起的衰退,都是為期短而經濟倒退亦屬輕微。

全球金融海嘯號稱百年不遇,當然非同小可,但全球金融海嘯的發源地卻倖免於蕭條,失業率高逾25%的蕭條局面僅限於希臘和西班牙而已,美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合作良佳應記一功。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反應是慢了幾拍,但他夠膽採納非傳統的量化寬鬆,又採用一系列其他救市措施,確是美國經濟能保存元氣的大功臣。

反而本來被視為貨幣政策「良將」的格林斯潘,因為大力推崇去監管(deregulation) ,要背負全球金融海嘯產生的重大責任。

 鮑威爾接替耶倫 政策一脈相承

如今現任聯儲局主席耶倫即將卸任,由鮑威爾接任,有人擔心他的作風會不會較耶倫鷹派。我則確信聯儲局會一脈相承務實開明的貨幣政策。

貨幣學派的專注於保持物價穩定,堅守貨幣供應增長不逾經濟增長的原則,俱往矣。當今聯儲局兼顧多個宏觀指標,又縱容低至2%的通脹率,可謂開明貨幣政策當道。這是極好的消息,只要在金融業監管的工作上能拿揑適度,經濟衰退成為歷史,不是沒有可能。

 

原圖︰https://topick.hket.com/res/v3/image/content/575000/575250/AFP20130430_060172_01_02_630_opt_1024.jpg

原文:明報 2017-12-18 評論 (作者授權轉載)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71218/s00004/1513534121891

作者何濼生為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