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博客

香港想創新?未免太認真!

米羅 2018年07月01日 08:15

米羅:「大家一定忘記了公司以同股不同權的形式上市,是顧及到公司可以行到幾遠,全賴創辦人的眼光和魄力,是為了保護創辦人不會因為籌集資金而損失控制權,投資此類公司是向創辦人投信任票而不是靠財務數據分析。但現時坊間意見卻突然走回頭路,用傳統方式去分析事情,真的令人不明所以。原來所謂鼓勵同股不同權,只是見高就拜,見低就踩,創新兩個字,在香港來說真的不要太認真。」

香港第一間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的公司小米終於開啟招股流程,可惜受到市場氣氛影響,又有多篇負面報導例如小米仍在虧蝕的情況下仍送股俾主席,於是小米的認購情況並不熱烈。

其實小米招股上市除了輸蝕在安排在不是最好的時間之外,也有另一個錯處,就是選擇了香港的股票市場上市。

先講一個關於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的故事,2014年9月,當時另一科網企業阿里巴巴計劃上市,上市地點計劃在香港和美國,由於香港當時不接受公司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阿里巴巴就唯有選擇在美國上市,可能當年科網股被視為前途無限,於是市場上的聲音都認為港交所是未能因事制宜,因應市場需要而改例,令到一些有前景的公司不能在香港上市,有損香港的金融地位。

其後港交所和政府一番努力下,終於能夠滿足法規上的要求,容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可惜今時不同往日,中美爆發貿易戰,科技相關公司如中興、華為等成為了磨心,中興更因此而付上巨額罰款和撤換管理層才可繼續營運,其他科網公司的光環也一下子消失了,由前景無限變成沒有前景;同股不同權公司也變得不受歡迎。

這還未算,有些評論更認為連中證監都覺得有問題而叫停,香港仍然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猶如引狼入室,呃小股東錢。大家一定忘記了公司以同股不同權的形式上市,是顧及到公司可以行到幾遠,全賴創辦人的眼光和魄力,是為了保護創辦人不會因為籌集資金而損失控制權,投資此類公司是向創辦人投信任票而不是靠財務數據分析。但現時坊間意見卻突然走回頭路,用傳統方式去分析事情,真的令人不明所以。原來所謂鼓勵同股不同權,只是見高就拜,見低就踩,創新兩個字,在香港來說真的不要太認真。

原圖: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php?id=1816115&target=2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